編者按:本文作者為語義廣告公司Adchemy的創始人兼CEO Murthy Nukala。Adchemy創建于2005年,其IntentMap語義技術有助于廣告主更好地找到目標用戶,提升搜索廣告效果。公司曾在2011年獲得由微軟領投的6100萬美元融資。
互聯網正面臨巨變,到2020年,全球互聯網用戶將達到40億,而他們也將通過各種不同的設備接入網絡,人們聯網的方式越來越碎片化。就拿我自己來說,開會時我用iPad,在辦公室有臺式電腦,在路上用iPhone。這也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的趨勢,互聯網從業者要考慮的則是,如何利用這些設備所產生的流量賺錢。
此前,身兼創業者和投資人雙重角色的Chris Dixon曾在一篇博文中提到了移動應用的4種分類:消磨時間應用、核心應用、偶發應用以及通知應用。在我看來,這4種分類正好也可以用來描述未來的網絡使用情況和盈利模式:
1. 娛樂性網站主要靠內容盈利(游戲、音頻等),也可以通過廣告。比如,投放在Facebook上的廣告內容獲得的點擊率可能比不上其他網站上的廣告,但用戶對Facebook的高度認知并帶來的龐大流量使得Facebook成為以提升品牌認知度活動的不二平臺。
2. 實用性網站靠產品和服務盈利(應用或訂閱服務)。用戶在瀏覽實用性網站時,自然不想被不相關的廣告打擾。
3. 偶發性網站主要靠廣告盈利。例如餐館的訂餐應用,這類網站或應用大多會涉及用戶的購買行為。
4. 通知性網站可以通過廣告、訂閱服務以及“免費+收費”模式(由Fred Wilson提出的新型商業模式)盈利。網站提供免費通知應用下載,同時投放應用升級廣告;與購物相關的通知應用則可以從商家投放的促銷廣告中賺錢。
由此也可以看出,廣告不僅是現在也是未來互聯網主要盈利途徑之一。
設備碎片化=市場碎片化?
設備多樣化也導致了在線廣告模式的轉變。那么,2020年的在線廣告到底會有什么不同呢?
目前在線廣告有兩種形式:付費搜索廣告和傳統的顯示廣告。到了2020年,設備多樣化將成為做好在線廣告最大的挑戰:不管是應用開發者還是商家,都無法跟蹤一個用戶使用的所有設備來獲得其行為數據,保護自身隱私也將成為用戶關注的焦點。廣告投放也將隨之變得高度碎片化,并且很有可能無法得到預計的回報。
向付費搜索廣告看齊,尋求廣告投放碎片化解決之道
與搜索引擎一樣,偶發應用也富于內容
當用戶通過搜索引擎搜索某個特定內容時,搜索引擎給出的結果都具有高度相關性和指向性,而這些頁面上的廣告也可以幫助用戶獲得相關信息。而一些偶發應用的功能也類似于搜索引擎。比如,通過一個美食應用搜索附近餐館與通過搜索引擎進行搜索可以看做是同樣的功能。
通過付費搜索可以很容易看出用戶意圖–用戶通過一個問句已經說得明明白白;而通過應用有時卻沒法明確用戶意圖。比如,用戶A在紐約用手機應用搜索“big apple”,他可能是在找這個旅游景點;而用戶B在北卡羅來納州用Yelp搜索同一個詞,他就可能是在搜索一家披薩店。
因此,有時候關鍵詞也不能完全解決設備帶來的碎片化問題。
內容在應用和設備等不同平臺上是相同的
不管用戶是用手機還是平板,還是臺式電腦搜索舊金山的泰國餐館,網絡上給出的內容都會是與此相關的,并不會因設備不同而給出不同內容。
要解決廣告投放的碎片化問題,就需要一種基于內容的新型商業模式–內容不會因設備的不同而改變。如此一來,廣告商和代理商都能獲得最大的廣告回報,廣告平臺也能通過網站流量獲得更多營收,消費者則可以看到更多與自己需求相關的廣告,而不是垃圾信息。
看看Google吧,其公司估值約為2萬億美元,正是因為其搜索引起提供的搜索結果與用戶內容充分相關。如果業內其他公司也能像Google一樣通過內容賺錢,那么2020年的eCPM(每一千次網頁展示可以獲得的廣告收入)必將不會遜色于2012年。